胸闷、心慌、有濒死感、频繁去急诊或心内科,你可能是焦虑了
熊红芳
心理治疗师,应用心理学硕士,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工作8年
焦虑这个词,我想大家很熟悉,我们都会说,这是个盛产焦虑的时代。尤其是像深圳这种充满活力的一线城市。育儿焦虑、教育焦虑、关系焦虑、金钱焦虑、工作焦虑等等,充斥着我们的生活。这是现实且普遍的焦虑。但还有一些“特别”的焦虑,会影响日常生活,甚至工作等等,而且难受到一定程度,社会功能会受到很大影响,经常也比较难被周围人理解。
下面我想举一个真实的案例来带大家了解这种“特别”的焦虑。
小王是一家IT创业公司老板,最近半年来他长期工作超过12个小时,公司焦头烂额事情很多,家里也不顺心,老婆对他总是加班很不满,觉得他不能顾家里,有一天晚上加完班他和朋友饭局快结束时,突然心慌难受,心跳特别快,呼吸困难,感觉自己快要死了,急忙打120急救,医生见到后,让他平躺了一会,没有进行任何处理,就好了。这已经是他最近这半年来第三次进急诊了。
急诊科医生建议小王去心内科看,小王在心内科做了心电图,24小时动态心电图,医生说一切正常,小王去了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,医生也说一切正常。
小王心里很郁闷,也很诧异“我到底怎么了?我的心脏有没有问题?我会不会死?”
这些疑问总是盘旋在他脑子里。自此之后,小王一听到有心脏猝死的新闻,就更害怕,也常常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很快,感觉心快要跳出来,闲暇的时候,小王总是会担心害怕,怕自己突然会心跳加快,会死掉。小王也不敢出远门,只想在离医院不到2公里的地方见客户。心里想着有问题可以快点去医院。
后来有一次小王在楼下超市里排队买单,结果突然又感觉心慌难受,于是赶紧逃离了超市,自此,小王也不敢去人多的地方,地铁、电影院、高铁、飞机都成了小王的禁忌场所。
小王已经是急诊和心内科的常客了。但还是找不出病因,家人和朋友都说,你看医生都说你没事了,你不要想太多,不要自己吓自己。小王还是时常身体难受,控制不住担心和害怕,也很恐惧,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死,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?
小王到底怎么了呢?
其实小王这种情况,是急性焦虑发作的典型表现,急性焦虑发作,是一种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,又被称为惊恐发作。惊恐发作比较常见。有数据表明,约3.3%~4.6%(全国共病调查的数据)的人经历过偶尔的惊恐发作,1.5%(国外统计的数据)的成年人正罹患惊恐障碍,但多数患者因躯体症状和躯体疾病就诊于综合性医院急诊科、心血管和内科,耽误了治疗。
图源 | pixabay
这种病早期被称作心脏神经官能症、激惹心脏、神经循环衰弱、血管运动性神经症、自主神经紊乱等。直到1993年,才作为独立的诊断出现在ICD-10。为了“对症下药”,及时治疗,我们需要进一步地了解惊恐障碍。
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有:
1. 惊恐发作
惊恐至少包括突然发生以下躯体和精神症状中的四项:
胸部疼痛或不适
窒息
眩晕、步态不稳或晕厥
害怕死亡
害怕发疯或失控
非真实感、对环境陌生或隔离感
发热或寒战
恶心、胃痛或腹泻
麻木或针刺感
心悸或心动过速
呼吸急促或窒息感
出汗
震颤或发抖
惊恐发作发生时无任何预兆,可持续数分钟到1小时;症状通常在十分钟内达到高峰,之后持续几分钟就开始消失。
2. 预期焦虑
担心下次发作。
3. 行为改变
场所回避。比如地铁、教室、人多的地方、电影院、高铁/火车、飞机或独处等等。
另外惊恐障碍患者更易发生社交焦虑障碍、广泛性焦虑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。另一项研究表明,双相障碍和酒精滥用的患者较一般人群更常发生惊恐障碍。
图源 | pixabay
面对惊恐障碍
如何心理自助
如果有惊恐发作,请寻求心理科帮助
惊恐发作是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,如果发现有惊恐发作这种现象,在排除了躯体器质性疾病之后应该去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,而不是在急诊科和各大内科系统徘徊,耽误了治疗时机。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。
相信并检验“惊恐发作不会引起死亡”
我在近十年来,接触了很多有惊恐发作问题的患者,大部分人担心自己会死亡,但目前无一例因惊恐发作而死亡。如果躯体检查结果是安全的,就没有死亡风险。我常问来访者的问题是“你是否感觉你是侥幸活到了现在?”通常也会回答我“我想不是侥幸”。
要知道,躯体疾病是不会存在侥幸的。虽然在惊恐发作的时候,身体感觉无限趋近于快要死亡的感觉,但是不论它怎么强烈,死亡并不会真的来临。
图源 | pixabay
尝试理解自己的死亡焦虑
有很多惊恐发作病人,回溯过去,在生病以前或者经历过自己和死亡擦肩而过,或者经历重要亲人或者朋友突然心脏病或重病离世,我在几年前碰到过一位惊恐发作的来访者,他就是在病房住院的时候半夜亲眼见到隔壁床位病友的全程抢救。还有一些病人是因为亲人离世去殡仪馆处理后事等等。这些创伤性经历会激发我们内在对于死亡的恐惧。
但死亡焦虑这个问题本身是比较困难去面对的。这里是需要在专业的心理治疗中来进行讨论和面对的。
减少工作强度和降低对自我的要求
惊恐发作的病人性格通常倾向于高责任感,对自己要求很高,很少向他人求助。有人常年超负荷工作而习以为常。通常会认为别人的工作强度也是这样。事实上并不是如此。在我个人的临床工作观察里,通常愿意在这个时候,选择来减少工作强度和宽容自我的人,恢复的也更快。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选择。有的人数年之后,还是会徘徊在原来的工作生活方式里,经历着间断性的惊恐再发作。这里面是和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与心理困境有关的。
目前在国际上,惊恐发作的心理治疗,推荐首选是认知行为治疗,通常8-12次的系统认知行为治疗,对惊恐发作疗效比较好。如果伴有场所回避和复杂创伤,则需要更久的时间。如果有这种情况,请考虑寻求专业系统的心理治疗帮助。
图源 | pixabay
惊恐发作的人内心是非常孤独,很渴望理解和认同,又怕成为他人的麻烦,他们每次发作时的身心感受,都是一次对身体失去信心和掌控感的体验,有强烈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,这是普通人所难以理解和感受的。他们既不是故意的,也不是无中生有无病呻吟,如果你自己或者身边的人,有这样的经历,请尝试给予你自己或他们多一点点理解。
参考文献
“驾驭焦虑与恐惧”David.H.barlow等,2009年(译)书
相关阅读